你所能见到的知乎可能最完整性价比最强的耳机推荐来了!各个价位耳机耳塞前端的性价比爆表的耳机应有尽有!写这篇长文需要你的点赞让我从这600答案底层爬上来,感谢合作!
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我这篇文章推荐的都是从几百款我了解的耳机(当然是论坛普遍评价,我可不可能听过那么多)中有口皆碑的性价比产品,恕我直言楼上推荐的很多性价比和我推荐的差远了
另外我的建议首先是,能试听尽量去试听,各种搭配,各人的喜好都不同。 另外图是网上随便找的……别吐槽 首先,低价位绝对的王者,性价比神器,威索尼克vsd1/1s(系列)129元 vsd3/3s 269元
我就敢放线以内其他品牌任何耳机都不如vsd1系列!当年宣传的秒300超600平1000当然是开玩笑,但是有其他一线左右的水平。 作为一款低端耳机却有着还不错的解析,高低频,其他的低端耳机要不是低频有气无力,要不就是浑浊,vsd1/3颠覆了这个局面。 vsd1系列性价比爆表,vsd3比vsd1稍好一些,当然绝对没有价格体现的那么多
下一款也是则是跳水狂魔创新的创新IE3!曾经在千元价位受到认可,600价位被认为性价比很强,如今跳水到了420这样(日行)
如果你想享受细腻的女声,动铁那惊人的解析力,对低频摇滚不感冒,强烈推荐!
如果你主要在室内使用,头戴式开放耳机比入耳耳机同价位强不少,声场和自然度都更好,好的,下一款可以说是神器! 飞利浦shp9500,美行420元
整体水平和森海塞尔hd598(国行1500元,hd598已经是性价比可以的森海耳机了)差不多甚至在好的前端下略微胜出,非常全面的一副大耳机,而且佩戴非常舒适
不建议用手机驱动,功率太小有气无力,推荐买一个USB声卡(笔记本)比如乐之邦02us 或者台式电脑就买华硕老虎卡。 不想买的话就电脑直推吧……也可以超越其他1000的耳机 使用范围:全部!素质非常高的耳机
如果觉得开放式耳机会影响舍友怎么办?其实还有一款耳机也是佩戴不错适合打游戏听音乐时候接电脑用,而且有一定隔音效果的,创新live!系列和同是封闭式耳机的索尼mdr 1r(1000元)来说反而更好 买一个回来 插电脑挺值得的。
好了,低端价位的推荐完了,开始推荐中端价位的耳机,耳塞 创新IE3原本就是中端耳塞的主力军,所以千元内没哪个值得推荐了
如果想体验次旗舰的耳塞,性价比最高的当然是罗技 ue900~(港行1400,国行好像促销1500?) 虽然整体口碑比威士顿w4r略逊,但是价格便宜了40%啊,基本是一个档次的耳机。 拳拳到肉的低频,暴力的解析,而且动铁耳塞的好处是,非常好驱动,随便一个手机一插就有好声音~ 推荐
耳机则是 akg k701 800元~曾经2000元3大并驾齐驱的三旗舰如今只要800元,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低音不行~其他挺好,为什么说她是手办呢,因为不好伺候啊,普通电脑肯定是推不动的,属于,看上去很便宜,其实伺候起来不便宜的类型
关于高端耳塞 无非就是k3003和定制~se846性价比一般,其他无可奉告,都到这个等级了没什么好建议的
开始推荐前端(mp3) 恕我直言,现在的前端的音质加成基本建立在体积上的,没有体积运放和稳压和供电都做不好,耳机发烧友愿意扛着炸药包出去为了更好的音质
对于普通人来说,千元内的耳机手机直插就行了。 索尼系列的mp3主要在于那种音染,体积很小,但是音质还不如iPhone(iPhone音质比大部分安卓好) 如果为了便携可以买一个,为了音质不建议。 如果你是准备在火车上飞机上或者图书馆用,可以考虑一些体积大的mp3,体积小的没有多少加成的,不如用手机。 推荐一个国产的,学林960(1500)
论音质论坛的看法是可以和索尼zx系列比一比,价格只有一半,当然,操作系统有差距~看在价格份上还是忍吧。
什么,你们想要逼格高大上的四大厂商的耳机推荐?也是,毕竟这是要研究,如何优雅的炒土豆丝的知乎啊
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答案惨不忍睹的在最后面····好歹我也写了6个百赞答案了好吗······求点赞,欢迎在评论区直接询问耳机问题,价格是点赞一次233···
2.不要迷信头戴就一定比其他形式的耳机好,动铁耳机跟干冷硬刺激绝对无关(举个例子,我手头的ER4XR比EXK更像是动圈耳机,中高频温润非常之多),形式不决定声音质量和风格。
3.不要迷信现场,现场难听粗糙的情况比你想象中的多,唱片往往优化了声音的美感。
7.能存钱一步到位就尽量一步到位,尽量不要为了省钱而原地踏步,产品之间的差别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小,各大品牌的中高端产品往往更值得购入。
10.监听耳机和HiFi耳机的本质区别不在于音染(音箱同理),监听耳机往往是近场形式的,所以不要无脑买监听耳机,搞不好就掉坑,有些监听耳机甚至根本没资格叫监听耳机,以hifi为准又不伦不类,只是挂羊头卖狗肉用来拓展产品线的,监听耳机并不总是意味着声音好和低音染,监听只是用途,有大量的细分,不是标准。
作为一个对于耳机稍有要求的萌新,上面的两点是你能找到适合自己需求器材的基础。
不妨打开你的歌单,大概了解一下你曲库里的曲风大概是一个怎样的分布。就笔者手边AK320里的构成而言,大概是以巴赫/施特劳斯等作曲家的古典中小编制作品、欧美流行、摇滚金属大类为主,掺杂部分华语流行、大编制交响、爵士乐和以House为主的电子乐。所谓杂食,本没有一个相对明确的界定,不过至少与周围一些只听大编制或华语口水歌的朋友来说,已经算相对杂食了。
针对这个构成而言,显然,单个耳机/耳塞是远远不能满足听音需求的。而我与AK320曲库搭配的耳机/耳塞是HD25(流行/摇滚)、EXK(古典)、KC07(流行/小编制)以及NF3U(电子)。
这只是一个例子,你也不妨可以打开自己的曲库看看。你的听音情况是你选购耳机的最基本的标准,而不是这样:某大佬在xx地方说xx耳机好,那我买买买。举个例子,我个人很喜欢的一个便携耳机:森海塞尔HD25,你可以在各个论坛(包括知乎)的1K-2K档推荐里看到它的身影。如果说用来听流行/摇滚,甚至某些小编制的器乐,HD25的表现可以说相当出彩。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大编制的爱好者,比如说成天听贝五贝九,那么HD25是很难说适合两个字的。同理还有经典的索尼MDR-7506,在千元以内他的人声表现是准确而富有表现力的,但除去人声之外,它的器乐音色可以说相当不准确(管乐尤重)。如果你要说,我想买一个7506用来听器乐或者摇滚,不好意思,经典如它也干不好这行。
入耳式与平头式是耳塞的主流形态,平头式在成本所限的情况下更容易将声场做得自然
,但是它的低频质量会比入耳式更难做好(也不是绝对)。但是平头式耳塞的开放式结构,无法满足隔音需求。入耳式耳塞的结构多为封闭式或半封闭式,更容易做好低频质量(也不是绝对),隔音相对也较好(飞利浦S2与索尼EXK等开放式入耳除外)。介于平头和入耳之间,还有半入耳式耳机,例如苹果的小白,final audio的夜壶系列等。头戴式耳机则主要有两种分类标准,一是压耳式/包耳式,二是开放或者封闭式。开放式耳机的结构决定了它隔音性能难以满足,且声音存在外泄的问题(不是漏音)。介于开放式和封闭式之间,还有一些半开放式与伪闭式,比如拜亚动力的t1与dt880就属于半开放式的范畴内,而索尼的z7,z7m2以及1a系列则属于伪封闭式,在单元外壳上开了孔。
初次了解耳机市场的人,大多对于某些著名的所谓不出差错的型号青睐有加。比如耳塞里的森海塞尔mx375与ie80,铁三角ath-im70,便携头戴里的索尼1a、铁三角msr7及森海塞尔的momentum等。首先我要说一句,上面这几个被消费市场广泛认为“适合入烧”的产品,基本都不适合入烧。
这些产品的通病是什么?首先所有曲风都不好听,表现比较平庸。前面提到,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全方位的杂食,总要有所偏好。自然地,在做选择的时候也要依照自己的偏好,而所有被消费市场广泛认可而不被主流的HIFI市场认可的产品大多是为了迎合(至少是厂商所理解的)大众口味而设计。最多只能够做到听什么都不至于难听到吐,做不到某一点是“很好听”的。在这一点上,上述面向消费市场的“HiFi产品”,还不如beats做得好。虽然我也经常喷beats绝大多数的产品声音走向不健康,素质太差,但比起那些庸到极致的产品,beats的部分产品在表现以动词大词为主的一部分RnB与嘻哈音乐时,还算的上是“有特色”。(注意我并没有说beats声音好,不要断章取义。)另外诸如IE80、N1AP和铁三角CKS系列等,他们的本质也与beats没多少区别,走向都是比较hufi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见过一些新手,买个im70或是ie80,回来抱怨声音还不如苹果小白好听。这些时候不一定是他们不具备鉴别能力所致,反倒是有可能是由于这些塞子本来就水平不怎么样。
同样,一个例子。AKG的K240系列和K6XX系列是非常经典的低价位(现在的低价位)耳机。我在其他回答中看到有推荐k612Pro以及k240s之类。我自己也非常喜欢k612Pro以及k240m,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便携系统为主的初烧们,大多是没有办法搞好这些耳机的。如果没有一些基本的台式系统发烧经验的话,这些耳机都是比较难以满足不少初烧插手机或插个千元国砖就想获得相对比较好声音的需求的。
虽然包括我在内的不少烧友,在进行推荐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强烈建议以自己试听的结果为准”,但是显然低价位产品找试听是相当不容易的。所以对于一部分低价位的产品,可以通过看评测找到自己的参考系而进行选择。
①对于全是开箱图摆拍图,而对于声音本身仅两三句略过的文章或者视频,略过。
②对于声音优点(无论是否为真)大加吹捧,而对于缺点一概不谈,或者两三句略过的,略过。要记住这一点,即使是大奥和香格里拉,声音也会有缺点。
④只注重声学测量数据,而对于听感省去或不提,甚至吹捧数据唯一论的文章,略过。HiFi音响发烧,不止是声学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记住以上六点,至少你能在浩如烟海的评测文章与评测视频中,筛选出来哪些是有意义的,有助于进行选择的内容。
首先可以安利一下声波飞行员#116,有一段关于评测与试听的内容,建议收听,相当有参考性。
060250908/83065893/?userid=55206482就我而言,简单来说,搜索某个产品的相关评测时要多平台地来看不同评测者对于同一产品的评价,从而能够综合的找出他们所得到的共性特点及感受。如果有疑惑,请直接在他们的文章或者视频底下评论作者,将问题一针见血的问出来。如果对方能够直截了当的给出答复,那么至少他们的意见是经过自己深度感知过的,即使不一定准确,但也可以加入到你的参考系中。熟悉了一些基本操作后,你可以在不同的平台寻找不同作者的文章,通过他们过往写过的文章的质量(而不一定是数量)来判断其结论的准确性,进而来判断他/她的看法是否值得参考。
你可以选择在耳机大家坛,耳机俱乐部,耳机吧国砖吧等贴吧,家电论坛,知乎甚至b站上找到有一定价值(或许)的东西。尽管这些平台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让人不知所云的内容或是收钱瞎吹的东西,但筛选后的信息总有一些用处。尽量不要去参考什么值得买等消费媒体(不是针对张大妈),微博以及淘宝推荐上的内容。尤其注意,数码博主突然聊起了HiFi,一定要警惕他们的内容真实性。
是的,对于一些动圈或平板等单元的耳机来说有一定作用,但作用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大。对于歌德,极致以及索尼等品牌几款耳机来说,煲耳机带来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像索尼的exk与极致的ed8ex,这几个型号都是比较值得煲机的。然而可以这么说,低价位的耳机和耳塞总是想要煲机开脑放,适度就好了,几个小时就行了,别迷信这玩意儿。更不建议尝试用白噪音,粉红噪音什么的进行煲机,那不是煲机,那是毁机。
不是的,虽然目前的无线传输技术仍然比不上有线传输(即使是LDAC与HWA),但是在某些具备aptx HD以及LDAC技术的耳机中,基本的出街需要已经是可以满足的了,但是也就仅此而已。是否选择蓝牙耳机作为你最主要的听音工具,这个取决于你的需求。
可以这么说,基本没有用。它只是一个播放器能够解码96kHz/24bit以上音频文件或耳机频响范围在20-40khz以上就可以交钱认证的东西,基本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有用。线材在大部分情况下其实起辅助调音的作用,但并不代表它的地位真的就只是辅助那么简单。只不过在低端器材上,线材的变化不能够特别明显的被感知到罢了。举个例子吧,拜亚动力的t1二代,为何评价不如一代那么正面?除了在调音上做了一些大部分人不很喜欢的调整以外,拜亚配的那根垃圾线材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关于线材的选择与搭配或许我会再写一篇文章来聊聊。
取决于你个人的需求与喜好。如果你有意从萌新彻底大踏步开始发烧的话,笔者认为还是购买一个搭配得当的比较好。毕竟在大部分时候,你的耳机再怎样出色,音源问题解决不好还是影响相当大的。我还真见过有一些人用AKG K3003,手机直推听128K的MP3文件。如果你是这种满足于手机只推高档耳塞或者耳机的“大佬”,那我只能说您儿听着高兴比啥都重要。
iPod Classic,曾经在学生群体中,是高富帅和白富美们身份的象征
在我的记忆中,发烧友们对听觉享受的追求,可以追溯到索尼 Walkman 风行的年代。
到了 MP3 播放器大行其道的年代,网络的兴起让大家有了讨论沟通的根据地——ZOL 在线 论坛、泡泡网、耳机大家坛,应该是很多老烧们的回忆。
虽然现在看来,网上的讨论水平参差不齐,但还是给了大家初始的启蒙,陪伴我们度过了发烧入门的蜜月期。
我第一次意识到一幅好耳机的重要性,要追溯到多年前的一个午后。我在土豪朋友的家里,第一次接触了 AKG 这样的专业品牌耳机。
当我回到家里,塞上自己那几十块钱的杂牌耳塞时,我才发现:耳朵里响起的声音,原来这么单薄无味。
囊中羞涩的我,当即决定要倾己所有买一条好耳机。贫穷的学生最不缺的就是时间,我打开电脑翻阅了各大论坛——
大家谈论着动圈耳机、耳放、解析力、声场等等我前所未闻的名词,我第一次知道一条耳机可以卖到 20 万的天价(森海塞尔的大奥)。
我像入了迷一般,把时间花在泡这些论坛上,为了买一条耳机可以攒很长时间的钱。
现在回想起来,年少时的这段经历,印象最深刻的反倒是泡论坛看帖子的时光。站在一个过来者的身份,给出这么几点建议。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eats 有多烂?如果你买到了假货,那么恭喜你,它可能比正品的音质还要好一些。
曾经有这么一个调侃:很多人起初抱着几百元的预算,进了论坛泡了一段时间后,最后把 20 万的大奥耳机请回了家。
话可能有限夸张,但类似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当我们以「初烧者」的身份入迷以后,最后可能花出远远超过预算的钱。
有一个最保险的方法:在网上搜罗几款预算内的热门好评耳机,去实体店里用耳朵验货。
当然实体店里也有坑人的情况。导购们会为了增加营销额,会说:「这条耳机很棒,但要发挥全部的作用,还得配一个耳放。」
很多「老烧」们喜欢说:XXX元以下就没必要烧耳机了,建议加多少钱直接上某某设备。
事实上,几百元的耳机足以保证不错的听觉感受。要想追求更高,必须拿出很多倍的金钱预算,才能得到一点听觉体验的提升。
我算是 AKG 的粉丝吧,500 元这个预算上正好可以买 Q460。Q 系列是 AKG 与拿了 27 座格莱美的昆西琼斯合作的系列,可以看做是 AKG 另一畅销款 K450的升级款,在声场和解析力上相比 K450 有提升。声音饱满适合流行,适合出街用。
,听女声很爽。解析力高。拿到手会发现做工十分精致,如果你是外貌党十分推荐。用这个耳塞要细心呵护,否则会比较容易坏。第一次用 Air 听王菲,差点听哭了。
根据上面的推荐,你可能看出来我是一个外观党,那就再推荐一个 500 元档位外观很炫的
。不过和上面两款耳机比起来,这款耳机的音质要平庸很多,不过主打外观也让很多人欲罢不能啦。
最后再推荐一个创新 Aurvana In-ear2(创新快给我寄广告费_(:3」∠)_ ),动铁入耳式的耳塞。我个人听古典比较多,在耳塞中觉得这个塞子听古典的小编制,效果是最好的。
不论是大烧老烧、论坛大神还是各种伪声学砖家,当你问他什么是音质时,我相信他们自创的玄学词汇能从民国建国说到抗战胜利100周年。。。
以耳机为例,不同耳机的音质不同,差别到底在哪里?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不妨从音乐的组成来分析。我们在使用不同的耳机听歌时,音调是不会出现变化的(除非特别特别垃圾的系统),
响度则更不是衡量音质的关键,我们常用的耳机所产生的SPL完全够我们听歌。要是响度决定音质的话,大妈跳广场舞用的音箱音质岂不秒杀大奥。所以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排除法,
。重要的事情一定要说三遍,当然也可以说成是音色的质量、还原音色的能力等等。当然,这一标准几十年前AES(国际音频工程协会)就有了,我想国内一直处于玄学状态和我国HiFi行业起步较晚有很大关系。即便是相同的音调,人声、钢琴、小提琴、吉他的声音也是不同的,因为它们有着不同的音色。任何引起音色变化的因素都会影响音质。
如果我们使用的耳机的频响曲线如下图蓝色所示,当这一信号的基频为261.63Hz时(C大调1),我们听到的这个钢琴的音色会非常标准,也就是音质非常好。(值得注意的是,下图中曲线是通过GRAS的HATS测试所得的结果,由于不同的仿真人头存在差别,使用B&K和Headacoustic等仿真人头的测试结果不具备参考价值,也就是说你们在网上找到的绝大多数曲线不能以下图为参考,要用GRAS重新测量才有意义)
至于THD(总谐波失真)这个指标,我想就不必再细说了,这个名字已经说明一切。但对于THD来说还是有两点值得注意的:
THD是越低越好,但即便其他参数都一样的情况下,相同的THD也不代表相同的音质。因为THD是所有谐波失真的总和,可能THD数值相同的情况下,一种耳机的二阶谐波失真高而另一种耳机的三阶谐波失真高。人对不同阶次谐波失真的感知是不同的。
THD不是一个典型值,一个耳机在不同的频率和不同的响度下会由不懂的THD表现,而耳机厂商所标注的THD往往是1kHz固定音量的典型值。我个人认为不具备参考价值。
此外,这个音色的谐波组成并不是瞬态的,而是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时域上的参数同样会影响音色(
对于转盘——DAC——耳放——耳机这样的系统,我们又有什么值得注意的呢?
当耳机插在耳放上,就组成了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会引入一个新的参量:阻尼系数。阻尼系数是负载阻抗(耳机的阻抗)与耳放输出阻抗的比值,这个比值越大,耳机对电信号的“阻力”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声音就变得更紧,使得音色的动态变化更逼真。阻尼较小的系统,会使人听起来很松散,称为欠阻尼;阻尼过大的系统,会使人听起来过紧,称为过阻尼。
当我们的耳机接在不同的耳放上时,由于不同的耳放的设计原理不同,输出阻抗也不同,所以整个系统的阻尼系数不同,使得我们的耳机接在不同的耳放上的音质有所不同。
再加上很多非专业人事测量耳机频响曲线之前完全不校准麦克风,或者根本就没有麦克风校准仪(麦克风校准时可能比上一次校准有几个dB的变化,我不是麦克风专家,我只知道有这样 的现象)。测试也不是在专业的消声室或消声箱内进行。所以我认为,
不得不说,上图中绿色的曲线(空载)还是很唬人的,这也是绝大多数测评媒体的测试结果。恕我直言,任何音频测试工程师,测放大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带负载。从图中空载的曲线和带有负载的曲线之间的差别,我们也能看出其实就是耳放模块的问题,播放器本身的解码还是很不错的。
好吧, 由于我个人时间精力有限,没办法测试每个耳放和耳机之间的排列组合。
至于拜亚动力A1为什么那么吊,有一本800多页书叫做《音频放大器设计手册》,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会在里面找到答案。(这是一个声学科普类文章,放大器属于电气类专业,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关于耳放本身,还有一个指标也尤为重要,那就是信噪比。耳机本身是不会产生底噪的,底噪来源于耳放。还是以钢琴为例,若输入耳放的信号如下图。
耳机与耳放大致介绍完了。我们在看看音源(解码器、转盘)。对于解码器,我们同样需要尽可能好的频响、THD和信噪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解码器所用的DAC解码芯片的参数不等于解码器的实际参数。比如说ES9038Pro,信噪比高达惊人的140dB,THD+N -122dB。。。
其实这些参数都是芯片本身的参数,且在专业的电磁屏蔽实验室测得,和我们普通消费者没什么关系。我们实际买到的解码器产品除了DAC芯片以外,外围的电路设计,PCB走线,电源的选择等等都会影响整机的性能。实际上信噪比和THD表现都是低于芯片本身的,要以实际测量为准。
如何评价一套HiFi系统,如何进行主观评价? - 鬼斧神工119的文章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