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有个关于摄影的答案,这位现代摄影大师曾在其著作 《决定性的瞬间》中写道:
布列松认为,按下快门的那一瞬充满了创造力,摄影师所构建和表达的一切都源于生活,而凭直觉按下快门的一瞬,就是摄影师创作的全部,一旦错过便不复存在。
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无数这样的瞬间,但能被发现的寥寥无几,能被捕捉到的更是凤毛麟角。
当我漫步城市街头,在华为新出街的巨幅广告牌前骤然停下,伫立审视这幅即是摄影作品也是户外广告的时候,感触尤为明显。
《玩耍》,这是一幅华为影像 XMAGE 的摄影作品,画面中的日落预示着新的黎明。五彩缤纷的天空下玩耍的天真面孔,给明天带来了希望。不消多想,便已感受到了幼时单纯的快乐。有别于电子游戏通过刺激多巴胺获得的快感,也有别于智力游戏带来的满足与优越,越单纯越久远。
我是在广州的 CBD 商圈看到这幅广告牌的,哪怕是人们行色匆匆,但依旧有不少人为它驻足停下,类似这样的广告牌共有 10 组,在北上广深等全国七个城市投放,像一场以城市为展厅的摄影展。
2022 年 7 月,华为发布全新影像品牌华为影像 XMAGE,意味着华为在影像领域已经足够成熟与领先,并且自成一派。前不久,我们在华为影像大赛中已经看到了许多极富张力的作品,而这次华为线下投放的多组照片,则是将这种力量,带到了更多人面前。
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亚,每年都会有一个叫「捕野马节」的活动,这个足足有 400 年历史的传统节日,每年能吸引上万人围观,数百人参赛。人们会在节日第一天的清晨上山把野马围住,并引到露天的围圈里。马圈里没有任何武器,人们只能徒手驯服野马,并翻上马背,剪掉野马的鬃毛,象征着去掉野马的。
这个节日充满了野性与力量,参赛者往往一不小心就会伤筋动骨,但仍络绎不绝。因为在当地文化中,征服马背,就是一种成人礼。
这幅名为《力量》的摄影作品,由远及近恰到好处地捕获了人类征服野马的瞬间,无论是人的面孔还是马的神态,都可以细细端详,每一匹马都在寻找着自己的方向,让画面充满力量感。
当这幅作品的巨幅画面耸立时,观者似乎也会紧张起来,直到从乱中有序的画面中找到自然的力量之美,内心的万马奔腾才会安定下来。
另一张让人喜爱的照片是《天地之间》,这同样是一张利用长焦镜头创作的作品。
夜幕时分,白鹳一家正严阵以待,围绕在鸟巢四周。这种白俄罗斯的国鸟不怕人,是世界上最大型的鸟类之一,体长超过一米,翼展可达两米,体型大的个体能有十斤重。白鹳通常在高台或树顶筑巢,在一轮玄月照耀下,我们可以读到天地之间、照片之外的故事——白鹳这种鸟类以家教严格而闻名世界,孱弱的雏鸟有可能会被赶出巢外。
此时此刻,严阵以待的不仅是围在巢边的父母们,即将破壳而出的子代们,也即将面临严峻的自然选择。高处不胜寒,月光似乎也更冷了一些。
除了长焦镜头的创作,微距镜头下的照片也让人印象深刻——这幅向日葵微距摄影,在照片被放大数十倍之后,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冲击力。向日葵的花瓣细节毫发毕现,花蕊浅浅的景深营造出别样的空间感。
好的影像品牌,往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部分,就是色彩。华为影像的色彩风格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织网》层次丰富的绿,还是《色彩》饱和浓郁的蓝,都是浓郁又不失真的颜色,而像《日晒》《玩耍》这几张作品,则有着格外细腻的影调层次。独具一格的色彩和影调,让影像极富冲击力,成为人文摄影最突出的特征。
当我在城市街道和楼宇间,和这些摄影作品相遇时,往往会产生一种微妙的触动,大幅画面带来了更加通透和沁润的观感,摄影作品的力量与活性展露无遗,这种真实感和呼吸感与在手机上翻看数码相册有着本质不同。
更具意味的是,传统摄影往往具备着极强的工具属性——拍平面、拍大片、拍素材……镜头对准的,往往是经过精心布光和准备的场景,捕捉的是一个被决定了的瞬间。
这次华为选择投放的一系列照片,也有着强烈的人文生活属性,他们不是摄影师精心布光搭景的结果,因此更有直击心灵的力量。10 幅摄影作品组成的户外广告矩阵,并不算密集,但微距长焦夜景风光都已经覆盖,已经足够让人们从感性上,认知到华为影像 XMAGE 所传递的影像力量。
这也让我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在支撑移动影像的发展,以及日渐丰沛的影像力量。
距今四十五年前,名为「完全电子化的拍摄与展示静态图片系统」的专利打开了数码摄影的大门,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原型机重达四公斤,照片只能存在软盘上,买这台相机就要花差不多 500 美元,买齐配件可能还要多花 1000 美元——而如今,你可能会随身携带两三套这样的系统,他们就在你的手机镜头组里。
差不多十年前,在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摄影师社区 Flickr 里,智能手机就已经超越佳能相机,成为摄影师用得最多的拍照设备。早在那个时候,移动影像便已经在蓬勃发展了。但移动影像的大旗要从全球以万计摄影师的手里交棒到数以亿计的手机用户手上绝非易事。
华为是最早在移动影像领域布局的国产手机厂商——早在 2016 年的华为 P9 上就配备了双摄系统,是国内双摄手机中的先行者;而到了2017 年,华为 Mate10 首次加入了 AI 摄影功能;之后在 2019 年,华为 P30 引进了 RYYB 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进光量比 RGB 传感器多 30%,但色彩难度极大;2021 年,华为 P50 引入了超光谱影像技术,可以拍摄到可见光之外的画面细节;2023 年,集大成的 Mate60 系列则将华为自研技术的软硬件协同带到了新的高度。
和华为移动摄影技术一起发展的,还有华为影像大赛—— 截止至 2023 年,华为影像大赛已经举办了七届,最近一届赛事有超过 400 万张照片投稿,近 100 个国家的用户参与。
纵观华为影像大赛的历年获奖作品,会发现投稿作品的水平也是在持续进步的,早年比赛的投稿风光人像较多,而近年来使用微距摄影、长曝光等手法的作品越来越多,摄影场景也不再局限于光线较好的户外,像「好影像不怕晚」便是专门针对夜景的赛道,也收到了大量优秀作品投稿——华为影像文化的脉络,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越发清晰。
实际上,这次华为户外投放的一系列影像作品,就是来源于历届华为摄影大赛的投稿作品,他们由不同型号的华为手机拍摄,记录不一样的瞬间,来自全球各地,却有着一样锐利的画面和丰富的色彩,有着华为影像 XMAGE 强烈的品牌印记。
时至今日,搭载 XMAGE 影像系统的华为 Mate60 Pro 主摄像素达到 5000 万,长焦镜头像素也有 4800 万,高像素和多焦段的意义在于「自由」,自由裁切,自由选择焦段,自由放大,这些都是创作的自由。
远能捕获月上柳梢的瞬间,近能记录一叶知秋的微观,一部手机,就能实现从远距到微距的清晰成像。
当然,也有展示的自由,在手机和平板的 2K 屏幕上,在 85 英寸 4K 电视屏幕上,在比人还高的户外广告牌上。
过去,这样巨幅的照片广告,是传统影像品牌的投放主场,而手机厂商投放寥寥,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因为手机样张经不起广告牌的大尺寸高精度印刷。
但随着移动影像技术的发展——当更高的像素、更大的传感器、更多的进光量、更远的长焦和更近的微距都凝聚在掌心之间时,当高像素、清晰度和色彩管理等技术已经润物无声时,无需凭借任何外设,每个人都有拍出广告大片的机会。
更重要的是,在城市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进行投放,意味着手机的成像能力将要接受更多人的检验,某种程度上也是华为对影像实力自信的体现。
钢铁为篱,玻璃为墙,城市 CBD 里聚集了最忙碌对外界感知最迟钝的人群,我们很难指望一位从广州地铁 3 号线走出的白领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还拥有对写字楼周围环境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
也许,一点变化,一点彩色,一点人文情绪,和那个「决定性瞬间」影像作品,就可以决定别人的瞬间,瞬间获得路人的注意力,给昏昏欲睡一点影像刺激和情绪传递。
这需要影像文化社区的努力,正是有全球各地如此多华为影像用户的拍摄、创作和分享,华为才能找到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精彩瞬间,这种影像力量跨越设备、地域、时间。
首先就像每个行色匆匆的路人被影像作品广告牌瞬间吸引,观看,离开,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感觉这些作品「好看,有吸引力,直击人心」。
如果他们会细细观赏揣摩,很大概率上,会在脑海里获得对画面「真实感、沁润感、通透感、呼吸感」更进一步的感性认知。
再如果他们对摄影有更多的兴趣,想要探寻感性认知背后的技术底蕴,就会了解到华为在光学系统、机械结构、成像技术、图像处理四大成像模块研发上做出的努力。
光机电算四个字说来简单,实际极为复杂精妙,比如自由曲面镜头,可以解决广角畸变的问题;潜望式摄像头,可以解决长焦镜头和机身厚度的矛盾;光学防抖结构,可以平衡手持摄影和曝光时长的对立;RYYB 传感器相比于 RGB 传感器能够获得更多进光量;多帧合成与 AI 计算能够让画质更进一步……
华为影像 XMAGE 带来的影像力量,其实是艺术审美和技术研发的交叉产物,有魂也有骨。
让我们再次回到标题,当我们用手机拍照时,我们到底在拍些什么?华为心里也有一个答案——不久前,华为消费者BG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昌竹在金鸡奖的演讲中说道:
通过手机影像的记录和表达,让平凡的生活小事变得意义非凡,赋予作品深厚的内容价值和全新的社会价值。
这也是专属于华为影像 XMAGE 的力量——人人都能拍出好照片,平凡生活里的非凡时刻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定格,成为属于每个人的「决定性瞬间」。